English

黄河的警示

2000-03-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徐迪 我有话说

伊慧民应黄河水利出版社之约撰写《黄河的警示》一书虽早就知道,但直到印成铅字才得以一读。初翻此书,“黄河无泪的哭诉”、“被吸干了乳汁的黄河母亲”、“如果明天黄河变成了传说”等标题很是刺目,其危言耸听之感也不免令我担忧作者遭国人唾骂。但读完全书之后却不得不为此书所列举的大量事例和充分的数据所震撼,更为作者由此而进行的思辩而感染。

借用此书的部分标题,似可给读者构建起此书的一个大致轮廓和作者的思想脉络:黄河断流使作者看到了一个被吸干了乳汁的黄河母亲,根据大量数据作者忧患于黄河流域正在变成荒漠,据此,如果明天黄河变成了传说,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要改写地理课本。

在黄河悲剧的幕后,作者更看到了悲剧的成因:作者自问何以有了太多的黄河子孙,作者感叹人们再也无法拒绝的致富渴望,那么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大地上还有几条碧水清流?天崩地陷也不再是神话传说。

作者又从历史进程的视角来进一步审视我们人类当今的社会现实,从人类把命运交给神的时代开始,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对神开始投出怀疑的目光,进而神的位置被人取代之后,工业化向自然界全面宣战,由此而造成再也不能载舟的黄河之水,和与文明相伴生的灾难。人口爆炸,贪欲膨胀,使我们这个脆弱的地球早已不堪重负,即便我们寄希望于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但今天要移民还能迁到哪里?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就是我们人类先哲无法改变的历史进程。

借助先哲的“天问”和造物的“人问”,作者开始面对黄河的人本主义批判,他断言我们并没有征服黄河,挑战自然也就是挑战自己,他告诫人们,无法无天便有末日的审判,只有从哲学的误区走出来,认识到拯救黄河就是拯救我们民族,人类本是万物中的一个物种,那么人类才可以与黄河共存。

《黄河的警示》从黄河的危机出发,反思了我们人类一向为之骄傲的文明史,并大胆地对此提出了质疑,最终以哲学思辨之利剑对我们从来都从视为文明的“人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或许,人们对书中的许多观点不能苟同,或者更果真如作者所说还会有人认为作者此书的核心思想:人本主义批判是对现代理念的反动,但最有价值的是作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重新审视整个世界乃至人类自身的视角。

爱之愈深,恨之愈深,正是出于对自己民族、自己所归属之人类的一往情深,作者才用犀利的语言、无情的笔触批判人类的贪欲与自傲。然而,这样一部有着沉重的主题,充满哲学思辨的著作读起来却并不乏味与生涩,书中所进行的思辨不仅以大量确凿的数据做为支撑,而且身为电视人的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生动的事例,使人读起来每每感到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眼前。

最后,借用作者在其前言的最后一段写给读者:“笔者斗胆地批判很可能被一些人指责为是对现代理念的反动,但愿真理在指责者一边,如此,我们依旧可以相安在太平与富足当中。但只怕,当自信与抱有良好愿望的人们不得不接受最终结果的时候,一切都已无可挽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